1952年,苏军统帅部要求开发一种防护性能强于T-54的中型坦克方案。首个名为A-22的方案融合了IS-3的倒三角车体剖面设计和箭镞型前装甲,在靶场测试中经受住了最严酷的测试——122mm和128mm火炮的直射并且无一击穿。
注意A-22车体上巨大的跳弹擦痕
稍后,A-22项目更名为T-22cp,随后获得设计代号907工程,并且得到了一种全新设计的圆弧形车身。然而时至1956年,尽管在早期的实验中A-22项目被认为有着不错的抗弹性能,但907工程样车却由于基甲厚度不足,车体装甲呈现出劣势。尽管其炮塔被认为可以和T-10重型坦克相媲美,但其车体甚至可以被配发高速穿甲弹的85mm小口径主炮击穿,加之T-54的大规模量产已经开始很久了,因而907工程很快就被中止了。
907工程2号车体,焊接版本,尚未进行射击测试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疑惑了,这文章不是说重型坦克吗?怎么讲了这么久的中型坦克?没有说完的是,907工程弧形车体设计的研究成果最终被延续到了列宁格勒厂的新一代重型坦克279工程上。
静静躺在库宾卡博物馆的279工程原型车,右侧为277工程
时至50年代,防范和应对大规模核战争成为新的命题。早前的实弹核试验中,苏军发现,现有坦克会在核爆时产生的“核风暴”中被掀翻,现有坦克的履带抓地力和吨位并不能足够应对核爆来临时的冲击力。在科京打着小算盘改进277工程的同时,同为列宁格勒厂的托洛亚诺夫带队设计了这款着重强调防御力的重型坦克。279工程不仅和277工程一样做到了全核防护、全密封结构,并且有着比277工程更强的抓地力和防护性能,因而性能平平的277工程被放弃也是意料之中的了。279工程的主要武装为一门130mm M-65主炮,可发射包括被帽风帽穿甲弹和尾翼稳定破甲弹在内的多种弹种,同时配有一挺14.5mm机枪,与277工程完全相同,故不多赘述。与277工程不同的是,由于车体形状设计导致车内可利用空间过小,279工程的主炮备弹量仅有24发。
279工程的装甲厚度示意图,可明显看出其延续自907工程的弧形装甲与车体剖面设计
279工程的圆弧形装甲设计是其标志性的特征之一,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它直接来源于大名鼎鼎的907工程。针对907工程基甲厚度不足的问题,279工程进一步加厚了车体装甲,整个铸造的弧形车体在正面最大厚度达到了269mm。279工程基本沿用了277工程的椭圆形炮塔,并进一步在正面加厚到最高319mm,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铁头。继承自907工程的圆弧形车身不仅为279工程带来了优异的抗弹性能,还极大降低了预想中核爆来临时车身所受到的风阻和有效迎风面积。有趣的是,279工程的车体基甲外,还有一层厚厚的核屏蔽材料夹层,用来防御核爆时产生的大量粒子射流,也是为了应对新型的中子弹的威胁,这意味着279工程虽然看上去胖,但是其实和谢里登一样只是穿着厚衣服的瘦子。把外面的屏蔽罩移除的话,其实279工程的车体基本上就是个大号的907工程。
谢里登轻型坦克的外层是一大圈铝合金包裹的防火泡沫材料,内层浅蓝色部分为才是车体基甲
除了车体防护性能外,279工程的团队在行走机构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苦工。由于堆砌装甲并且安装了一门沉重的主炮,279工程成为继62吨的701工程(IS-4)和69吨的260工程(IS-7)之后又一辆超越60吨警戒线的坦克。考虑到IS-4和IS-7由于吨位过重越野性能都较差的问题,而279工程的应用环境又是在核爆中或核爆后的废土环境,尽管有着1050hp的16缸2DG-8M发动机加持,托洛亚诺夫的小组还是别出心裁地为279工程设计了可调高度液气悬挂搭配4履带的组合。一方面液气悬挂的天然优势可以让车辆具有更优良的通过性能,另一方面可调高度的液气悬挂也让279工程可以在核爆来临时降低车身高度,如同乌龟一样“蛰伏”在地面上以降低迎风面积;而4履带的设计,和美军二战的T28超重型坦克/T95 GMC一样,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车辆对地面的单位压强,也使得车辆有着更好的地形适应性和通过性。
279工程正面特写,留意其独特的悬挂设计,此时已为悬挂可调最低高度
“由于四条履带集中并且均匀分布60吨重的车身以及炮塔,以致于279坦克的接地压力居然不可思议地‘不超过每平方公分0.6公斤’。”(279工程,维基百科,2016)
作为那个时代最豪华、装备最齐全的坦克,277工程已有的“雷暴”双轴稳定器、TDPN夜视仪、烟雾发生器等设备,279工程一个没落下全部都有,更配备了完善的核辐射检测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以及让坦克兵感激涕零的恒温空调系统。
说了这么多279工程的优点,那为什么它还是没有被列装呢?
尽管279工程堆料诚意十足,无论是火力、防护、行走机构都做得尽善尽美了,但仍然有一个致命伤:行程问题。279工程加注满燃油后,最大公路行程仅为300km,相较于T-54/55的500km和T-62的450km可谓严重不及格,更何况279工程要面对的是缺乏补给的核爆后焦土战场。由于紧凑的车体设计难以容纳内置油箱,279工程和早期的260工程一样都选择了将油箱布置于悬挂系统上的设计,这让其悬挂系统及油箱成为一个严重且明显的弱点。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和IS-7一样,就是太贵,而且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手持赫鲁晓夫的玉米,呸,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是个导弹狂人,想要把装备“龙”式导弹的IT-1坦克大量列装。
IT-1“火箭坦克”,脑萎缩版T-62
279工程最终只有一辆原型车面世,如今也是静静地趴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和费迪南坦克歼击车、鼠式坦克以及IS-7一同享受着被精心保养的“贵宾待遇”。279工程和IS-7,是以科京领头的列宁格勒厂团队,在那个时代对重甲巨炮这个命题最高造诣的答卷。
标签: 脱逃者手机版临时炮塔
评论列表
弹和尾翼稳定破甲弹在内的多种弹种,同时配有一挺14.5mm机枪,与277工程完全相同,故不多赘述。与277工程不同的是,由于车体形状设计导致车内可利用空间过小,279工程的主炮备弹量仅
美了,但仍然有一个致命伤:行程问题。279工程加注满燃油后,最大公路行程仅为300km,相较于T-54/55的500km和T-62的450km可谓严重不及格,更何况279工程要面对的是缺乏补给的核爆后焦土战场。由于紧凑的车体设计难以容纳内置油箱,279工程和早期
工程(IS-4)和69吨的260工程(IS-7)之后又一辆超越60吨警戒线的坦克。考虑到IS-4和IS-7由于吨位过重越野性能都较差的问题,而279工程的应用环境又是在核爆中或核爆后的废土环境,尽管有着105
形适应性和通过性。279工程正面特写,留意其独特的悬挂设计,此时已为悬挂可调最低高度 “由于四条履带集中并且均匀分布60吨重的车身以及炮塔,以致于279坦克的接地压力居然不可思议地‘不超过每平方公分0.6公
79工程带来了优异的抗弹性能,还极大降低了预想中核爆来临时车身所受到的风阻和有效迎风面积。有趣的是,279工程的车体基甲外,还有一层厚厚的核屏蔽材料夹层,用来防御核爆时产生的大量粒子射流,也是